正规买球app排行十佳平台

中国教育在线
热门服务
高招服务 研招服务 人才服务 学业生涯 职教招考 继续教育 就业服务 高教科创 课程思政 教学服务 舆情服务
教育资讯
基础教育 中小学要闻 落实双减 家校共育 总编专栏 校长新声 学校动态 良师新语 高等教育 高教要闻 高教政策 高校动态 高校数据 高校科技 高校访谈 高教服务 职业教育 职教要闻 政策法规 思政育人 专业建设 实习实训 校企合作 创业就业 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继教改革 终身学习 学术交流 人物专访 专题会议 国际教育 留学快报 政策快讯 国际交流 世界名校 人物连线

合作电话:186?1028?4700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重点实验室:力扛创新战略担当
2023-10-09 10:56
中国教育报
作者: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介绍,截至今年8月,我国已“重组医药、能源、工程等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超过20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其中绝大多数与高校相关。自1984年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作为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支撑,重组之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此次重组在给高校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高校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期专刊,中国教育报记者对话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有关负责人,探寻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字之差所蕴含的深刻要义与创新逻辑。

  嘉 宾

  单忠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志鹏 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秦莹莹 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攻坚克难: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明定位

  记者: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全国重点实验室,背后体现了国家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有着怎样的期待与要求?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有着怎样的新特点?

  单忠德: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是2022年第一批成功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其前身为2011年成立的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全国重点实验室,蕴含着实验室建设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次实验室重组突出学科优势、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服务国家需求和管理规范等多个方面,更加体现了实验室建设的系统化、组织化和体系化,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队。此次重组不仅仅是单个实验室的重组,更是体系和要素的重组,是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新时代再优化再创新,既要整合依托单位内部的资源,也要联合科研机构、企业实验室等外部资源,形成知识生产与分工协作的创新联合体和共同体,持续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造高水平创新成果的策源地。重组后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行业特色更加突出、人员结构更加优化、研究领域更加聚焦。

  刘志鹏: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原“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兰州大学现有相关平台基地重组而成的。

  重组过程中,实验室的定位是讨论最多的话题。经过反复权衡,我们重新明确了实验室的定位:面向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草种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的“卡脖子”技术,围绕“种质→品种→种子生产→应用”任务链,在草地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抗逆机制等4个研究方向进行攻关。在建设目标上,实验室先后修改了多个版本,最终形成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重组后,实验室采取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人、财、物都相对独立,并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最大的变化在于突出分类考核、精准引导。比如,在实验室做育种,我们就主要考核培育了多少个新品种,而不是看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在此导向下,机制创新还将带来一系列创新优势,有助于实验室引进育种领域的优秀人才。

  记者:日前,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成立。作为“国家队”的新成员,实验室将在哪些方面进行战略布局?

  秦莹莹: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山东大学组建的“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依托南京医科大学组建的“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重组建设的生殖健康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创新高地。人口健康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此次升级既是原有工作积累的体现,也凸显了国家迫切的战略需求。

  今后,我们将大幅提升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带动力和对国家需求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围绕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部署,梳理生殖医学及子代健康领域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孵化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服务产业制高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生殖健康领域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产品研发,显著提升我国在生殖医学及子代健康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中彰显新担当。

合纵连横:围绕有组织科研强合作

  记者: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全国重点实验室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

  单忠德:新时代新征程,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全国重点实验室更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要更加注重高质量、系统化、特色化、国际化发展,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战略科技支撑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科研团队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在科研任务组织方面实行团队负责制,即由团队负责人“揭榜挂帅”,以国家级团队—省部级团队—校百强创新团队为核心,构建多个科研团队,建立团队考核机制,提升人才和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推动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有组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二是要进一步强化高效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创新,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项目共担、资源成果共享,构建和完善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多元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通过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团队等方式,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创新突破与成果高水平转化,更好地支撑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长效化科研评价机制。健全实验室科研管理制度,根据任务和项目的科学属性,采用分类评价体系,向基础前沿科研创新倾斜,激励科研人员探索新原理、新方法,强化颠覆式、变革式创新,注重揭示关键技术问题背后的基础科学规律,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引领发展水平。四是要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合作,面向全球引进行业紧缺的优秀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形成更多引领全球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标志性重大科学发现,以高质量科技成果造福人类幸福。

  刘志鹏:有组织科研的第一要务是明确科研的目标和导向。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要做单项冠军,而不是全能选手。

  要做到单项冠军,就必须有特色。当前,在草种创新和草地农业领域,我们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这就是最大的特色,那么做该领域的单项冠军就是我们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之后,再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聚焦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加强顶层设计,调整研究方向,以研究方向为研究单元开展科研攻关任务。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差别,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的有组织科研要符合国情和产业实际,不能照搬国外经验和成果。

  记者:面向国家创新战略需求,全国重点实验室应如何整合政府、高:推笠档榷嘀魈逵攀,形成有组织科研合力?

  秦莹莹:突破学院、学科壁垒,是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破题思路之一。

  高校有组织科研要突出需求导向,鼓励优势学科与企业协同开展应用研究。可以通过建立项目联盟等方式,鼓励校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引导,从战略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有组织科研。另一方面,强化政策执行落实,确保有组织科研长效机制的建立。

优势互补:发挥高校特色优势促融合

  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已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绝大多数与高校相关,或依托高校建设,或由高校参与建设。高:褪笛槭业哪勘甓ㄎ桓饔胁嘀,如何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刘志鹏: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实现原始创新、支撑技术突破,凝聚并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基地。两者的目标定位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功能发挥上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实验室是在兰州大学两个一流学科——草学和生态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实验室团队充分挖掘两个学科的优势特色,以学科优势助力实验室发展,在教学安排、研究生管理等方面支撑实验室发展。相应地,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实验条件建设等提供支撑。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学术群体,培养优秀的人才是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我们实验室,固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两个学科点。实验室设定了以流动和竞争为准则的固定人员进出机制。同时,实验室也会赋予研究人员较大自主权,可自由选择在实验室承担较重的科研任务或者离开实验室回到学科点进行教学工作。流动和竞争并存的人员进出机制,可以确保实验室有一支理论基础坚实、科研思维活跃、科技攻关能力强、富有实干精神的固定班底,同时也能确保学科点有一支掌握前沿动态的教学班底。

  记者:在您看来,国家实验室体系改革对高校以及其实验室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单忠德:国家实验室体系改革对高校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如何处理好实验室与学院、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系化”实验室体系,如何在科研组织、长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等。实验室将牢牢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制造强国、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前瞻布局,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秦莹莹:从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实验室还无法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因此,高校实验室应尽快完成转型。

  首先,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高校要优化学科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科研范式转变,进一步明确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不断提升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其次,高校要坚持“四个面向”,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大力推动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尤其要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发展,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在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石。高校要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氛围。尤其是加快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学术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作者:记者 徐倩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09日第7版 版名:高教周刊·科技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高校动态
智者汇
相关新闻
正规买球app排行十佳平台(山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