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买球app排行十佳平台

中国教育在线
热门服务
高招服务 研招服务 人才服务 学业生涯 职教招考 继续教育 就业服务 高教科创 课程思政 教学服务 舆情服务
教育资讯
基础教育 中小学要闻 落实双减 家校共育 总编专栏 校长新声 学校动态 良师新语 高等教育 高教要闻 高教政策 高校动态 高校数据 高校科技 高校访谈 高教服务 职业教育 职教要闻 政策法规 思政育人 专业建设 实习实训 校企合作 创业就业 继续教育 最新资讯 政策法规 继教改革 终身学习 学术交流 人物专访 专题会议 国际教育 留学快报 政策快讯 国际交流 世界名校 人物连线

合作电话:186?1028?4700

合作邮箱:bianji@eol.cn

官方微博:@中国教育在线

官方微信ID:eoleoleol

中国教育在线
如何培养应对未来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施一公提出四点建议
2023-07-19 13:52
中国教育报
作者:

  我国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储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人员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但实际创新能力和真正改变世界的颠覆性科技成果较少。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应对未来挑战的拔尖创新人才?在此提四点建议:

  一是信任支持。要拿出一定经费,让科学家放开手脚,选择更冒险、更有挑战的研究方向,一定有人能做出划时代的研究。

  二是重视青年。自然科学领域发明创造最佳时期是25岁到45岁,2000年以后诺奖得主取得获奖成果平均年龄大约在41岁,这个年龄段是科研生涯中最富创造力的黄金时段。重视青年就是重视未来,希望早发现早支持有突出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给足机会、给足条件、给足待遇。

  三是开放合作。从创新活动一般规律看,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和文化的人聚在一起,能产生强烈思维碰撞,能带来催生创新的独特力量。大学应该成为中西方科技文明交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探索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营造包容多元的文化环境,让创新的火花持续迸发。

  四是学科交叉。进入大科学时代,有组织科研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必由之路,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成为共识。想真正实现实质性学科交叉,体制机制性突破是必需的,除科研组织方式变革外,跨学科人才培养也应跟上。如果在主学科上少学几门课,用来学习跨学科课程,表面看似乎基础不够扎实,实际上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培养出具有“跨界”思维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ㄗ髡: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高校动态
智者汇
相关新闻
正规买球app排行十佳平台(山西)有限公司